女大生赴非洲烏干達社會服務染瘧疾!預防用藥沒按規定吃

▲▼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 。(圖/記者洪巧藍攝)

▲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 。(圖/記者洪巧藍攝)

記者洪巧藍/台北報導

疾病管制署今(9)日公布,有2名北部女大學生,9月份和同校師生前往非洲烏干達進行社會服務,返國後因為發燒、寒顫等症狀就醫被確認感染瘧疾,為一起國人於國外群聚感染事件。衛生單位調查,個案出國前雖有到旅遊醫學門診諮詢也拿了瘧疾預防用藥,但沒有確實服用,也造成感染發病的風險。

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表示,這起事件為北部某大學共12名師生於9月10日至23日到非洲烏干達進行社會服務,其中2名女大學生返國後分別於10月4日及6日出現發燒、寒顫、噁心、嘔吐、肌肉痠痛等症狀並就醫,經通報檢驗確診感染熱帶瘧,為瘧疾中最嚴重的一種。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表示,調查發現團員行前有到旅遊醫學門診評估,並且領取瘧疾的預防用藥,然而這兩人其中1人僅服用2天,另1人未規律服藥

此外,該團另有一名男大生在烏干達當地曾出現症狀並診斷為瘧疾,於當地完成瘧疾藥物治療後,返國前已痊癒,其餘團員8人無疑似症狀,另有1人返國後有頭痛症狀,評估不似瘧疾,但衛生單位仍給予衛教就醫,整團12人共有3人感染

林詠青指出,瘧疾主要由遭感染瘧原蟲的瘧蚊叮咬傳播,潛伏期通常介於7~ 30天,但也可能長達數月、數年。早期症狀類似感冒,會出現發燒、發冷、冒冷汗,也可能伴隨頭痛、肌肉關節痛、噁心嘔吐等症狀,若無適當治療,嚴重者可能導致黃疸、休克、肝腎衰竭、肺水腫、急性腦病變,死亡率可以達到1成

包含非洲、中南美洲、東南亞、南亞、南太平洋等地皆有感染瘧疾的風險,統計今年我國截至10月8日國內共計5例瘧疾病例,均為境外移入,感染國家分別為烏干達2例,印度、肯亞及索羅門群島各1例,近5年個案感染地區以非洲國家為多

林詠青表示,瘧疾可以透過預防用藥來減少染病風險,由於有些瘧原蟲可能藏在人體肝臟,比較久才會發病,出發前、行程中以及回來後都必須服用,讓身體維持藥物濃度,達到殺死瘧原蟲的效果,所以建議民眾出國前一個月到旅遊醫學門診諮詢,也可以依照本身和當地狀況評估適用哪一種藥品。

疾管署再次呼籲,民眾如計劃前往瘧疾流行地區,預防用藥一定要依照醫師指示服用完畢,旅遊期間則需做好防蚊措施,入境時或返國後,如出現疑似症狀應儘速告知機場檢疫人員及就醫,並告知旅遊史及曾服用的瘧疾預防藥物,以利診斷與治療。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