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課綱審畢 葉俊榮:無「去中國化」應擺脫國族觀念

▲▼教育部。(圖/記者崔至雲攝)

▲社會領綱新課綱今天審查完畢。(圖/記者崔至雲攝)

記者崔至雲/台北報導

社會領綱今天終於審查完畢,根據教育部新聞稿表示,課審會審議大會第87、88次會議15日由總召集人教育部長葉俊榮主持,完成新課綱社會領綱第二輪的審議。葉俊榮表示,新課綱並未去中國化,學生應本於歷史事實客觀認識大陸的過去和現在,並擺脫單一意識形態或國族觀念的灌輸。

葉俊榮表示,審議的過程中,透過不斷「有溫度」、「有深度」的討論與對話,終於在今天更向前邁進了一步,社會領綱開始研修時,成為外界高度關注的議題,尤其是歷史科「去中國化」這類假議題的輿論,對於課綱審議多少產生一些影響,他感同身受,並肯定各位身處這樣的情勢之中,能夠發揮專業並秉持新課綱該有的核心精神與原則。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葉進榮最後也總結這次新的社會領綱研修與審議的過程:

一、 研修歷程廣泛討論形成共識:從105年9月研修小組組成,至107年2月底將三份草案送交教育部課審會審議,研修小組總計召開235次會議,共2,692人次。其中有關歷史分組暨工作會議共召開40場次,參與人數共494人次。此外,辦理52場次諮詢會議,以及辦理22縣市公聽會與網路論壇等公共意見之蒐集等。

二、 新課綱以學生為主體、幫助下一代發展面對未來世界的能力:我們可以預見未來世界一定會比現在更密切的互相連結,培養面對未來更加複雜的國際社會所需要的公民素養,希望能用更宏觀的態度面對和我們所有群體都有關係的過去,而非侷限於一國家、一民族的單一觀點。過去課綱是切斷的,而新課綱是要看見台灣與中國、與東亞、與世界的關係,學生學習提出問題和探究,再進而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 新課綱並未「去中國化」,也未以東亞史取代中國史:讓學生對於中國歷史的學習,從單一區域的學習,導向全球互動關聯的系統思考與多元理解,學生可以本於歷史事實與相關證據所提示的脈絡客觀地認識「中國」的過去和現在,探究其與台灣、東亞、世界的連結,並思考未來可能面對的挑戰,讓歷史教育擺脫單一意識形態或國族觀念的灌輸,成為培養新世代公民素養的重要學科。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關鍵字: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