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客家搖籃」贛州 客家人五次大遷徙從「它」開始

▲贛州客家南遷紀念鼎。(圖/記者魏有德攝)

▲贛州客家南遷紀念鼎。(圖/記者魏有德攝)

記者魏有德/江西贛州採訪報導

歷史上,客家人經歷五次大遷徙,以水路之便,從中原(今河南省)到達位於江西省的贛州市,再輻射到福建、廣東等地。由於贛州是客家先民遷徙、聚居和中轉的重要一站,因此被稱為客家人的搖籃。如今在贛州仍保留了客家圍屋、手抄本族譜、客家山歌、宗祠等傳統客家文化。

▲客家福字,由鹿頭、蝙蝠、仙鶴及工整的田字組成            。(圖/記者魏有德攝)

▲客家福字,由鹿頭、蝙蝠、仙鶴及工整的田字組成 。(圖/記者魏有德攝)

在贛州客家文化城內,有一座客家宗祠。踏進客家宗祠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巨大的「福」字。客家福的構成相當特別,是由鹿頭、側身展翅的蝙蝠、仙鶴及工整的田字組成,代表吉祥的諧音福、祿、壽,以前客家人務農居多,完整的「田」字,對他們來說,代表著對大自然的敬意和感謝。現在許多客家人的廳院裡,還可以看到具代表性的客家「福」。

▲客家宗祠內存放的紙本客家族譜。(圖/記者魏有德攝)

▲客家宗祠內存放的紙本客家族譜。(圖/記者魏有德攝)

客家宗祠中堂,有一整排的紅漆色木櫃,裡面放滿了各姓氏的客家族譜,甚至還有保存不易的手抄本。在台灣,想要查詢族譜,可以透過全球客家族譜數位平台查詢。來到贛州,不僅可以使用網路查詢,從櫃子裡翻出一本本族譜,仔細翻閱,別有一番風味。

▲贛州客家文化城內的客家宗祠。(圖/記者魏有德攝)

▲贛州客家文化城內的客家宗祠。(圖/記者魏有德攝)

客家人一共五次大遷徙,其中第三次發生在宋朝,文天祥率義軍起兵抗元,子弟兵均為客家兒女。因為戰火紛亂,早先遷入此地的客家人,為尋求安寧,繼續南遷,進入廣東省的梅州、惠州一帶。當時戶籍有「主」、「客」之分,移民入籍者皆編入「客籍」,衍生出「客籍人」自稱為「客家人」的說法。

「2018兩岸新媒體客家行」,從「客家搖籃」之稱的江西省贛州市出發,圍繞著興國、贛縣、龍南、會昌等,客家風情保存良好的地區,一探客家人從遷徙中衍生出的獨特文化。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