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展示全球首個「核能版鐵達尼號」 2019年開始海上供電

▲▼羅蒙諾索夫院士號(Akademik Lomonosov)。(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羅蒙諾索夫院士號(Akademik Lomonosov)。(圖/達志影像/美聯社,下同)

實習記者朱世凱/編譯

俄羅斯國家原子能公司19日向外界展示海上核電廠「羅蒙諾索夫院士號」(Akademik Lomonosov),這也是世上第一艘可移動式的海上核電站,未來它將在莫曼斯克裝備核燃料後前往西伯利亞東部,取代當地的老舊核反應爐,並且於2019年夏季開始供電

根據俄媒報導,這艘移動式海上核電廠長144公尺,舷寬30公尺,噸位達到2萬噸,上頭還裝備了2座KLT-40S核反應堆,發電量達到3.5億瓦特。製造「羅蒙諾索夫院士號」的負責人表示,核電廠可以提供足夠電力給20萬人的城鎮,由於俄羅斯地廣人稀,不少偏僻地方的居民需要這種發電站才能使用電力。

俄羅斯方面表示,「羅蒙諾索夫院士號」將在2019年夏季前往俄羅斯東北的佩韋克(Pevek)港口,該港口靠近北極圈,只有350公里遠。佩韋克港附近還有俄羅斯的海上石油鑽井平台,因此外界猜測,這艘海上核電廠也將為這些區域的海上石油鑽井平台提供能源,甚至可以取代當地的核能及礦物能源發電站。

不過「羅蒙諾索夫院士號」本身沒有航行能力,必須先從聖彼得堡(St. Petersburg)造船廠讓駁船拖著航行,經過波羅的海到達莫曼斯克(Murmansk)後補充核能燃料,之後再到海上航行一段時間,才能至佩韋克。這艘海上核電廠可以減少5萬噸的廢氣排放,與一般的燃煤電廠相比,確實乾淨許多,不過建設難度和成本也相對更高。

儘管俄羅斯對這艘海上核電廠充滿信心,不過綠色和平組織仍表示,國際社會應該對這艘核電廠進行嚴密關注,才不會再次發生「車諾比核電廠」的遺憾,因為它並非絕對安全,不但有可能排放核廢料導致海洋和空氣污染,如果遭到恐怖襲擊,還要承擔被破壞或是翻覆的風險,而且未來進入北極圈,如果翻覆的話勢必會對生態環境造成影響,可以說是一艘「核能版鐵達尼號」

▲▼羅蒙諾索夫院士號(Akademik Lomonosov)。(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圖片為版權照片,由達志影像供《ETtoday新聞雲》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台未經達志影像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