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說法/撞人或被撞須等警察來以免揹上肇逃罪

車禍。(圖/達志影像/示意圖)

▲發生車禍時,即使倒楣無辜被撞,只要未留在現場幫忙救護、報警,對方又受傷,就會被認為成立肇事逃逸罪!(圖/達志影像/示意圖)

報載宜蘭地方法院某張姓法官於106年1月間駕車經過宜蘭市區一處路口,見路口號誌綠燈開車通過,卻遭一名少年騎車闖紅燈撞上,該少年和乘客均有受傷,張姓法官於車禍後未下車處理,駛離現場10分鐘後返回向員警自首。車禍後來和解,但該法官還是被以肇事致人傷害逃逸罪判處有期徒刑8月,緩刑2年,並應在判決確定之日起6個月內,向公庫支付5萬元。

台灣車禍事故頻傳,以筆者服務的桃園地檢署而言,每月每個檢察官均會收到數件車禍案件,而談到肇事逃逸,多數人聯想到的可能是肇事者造成重大傷亡後,並未留在現場而逃逸的可惡行徑,對於這樣的人施以重罰也理所當然。於是在發生幾次重大車禍逃逸案件並引發強大民怨後,刑法肇事遺棄罪就被從6月以上有期徒刑拉高刑度,修正為1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之罪。然而,看似合理的修法,卻成為一般人可能一不小心就身陷囹圄的恐怖重罪!

刑法第184條肇事遺棄罪的立法理由「為維護交通安全,加強救護,減少被害人之死傷,促使駕駛人於肇事後,能對被害人即時救護,特增設本條關於肇事致人死傷而逃逸之處罰規定」,可知訂立肇事逃逸罪的目的是要避免傷亡發生,課以肇事者救護傷者的義務,因此只要客觀上行為人駕駛動力交通工具肇事,且致人死傷而逃逸,主觀上行為人對致人死傷之事實有所認識,並進而決意擅自逃離現場,就會成立。所以,「肇事」並不以對該車禍之發生有過失為要件,這向來也是司法實務的見解。換句話說,發生車禍時,即使倒楣無辜被撞,只要未留在現場幫忙救護、報警,對方又受傷,就會被認為成立肇事逃逸罪!

實務上常見的肇事逃逸情形,並非如大家所想像的均是重大車禍,更多的是小擦傷、小碰撞。有些人認為對方無大礙就自行離去;有些人是初次發生車禍,不知該如何處理而離開現場;更有些人認為是對方過失,即使對方受傷也不干自己的事而離開;而有些人因急著處理其他事務或因酒駕擔心遭警查獲而離去……,卻不知肇事逃逸罪責實比酒駕罪重了許多!

曾有自小客車駕駛被無照的少年騎士碰撞,因擔心報警會害少年被開罰,所以表明不追究車損後直接離去,卻不知這好心換來的是肇事逃逸刑責及對方的勒索!

以桃園地檢署為例,106年全年新收肇事逃逸案件就有137件,而整年度遭提起公訴案件更有247件(含106年之前所收肇事逃逸案件)!就如案例中的張姓法官因對方闖紅燈而發生車禍,雖然鑑定結果認為法官無過失,但仍因擅離現場而遭判有期徒刑8月!即使獲得緩刑,還得另外繳納公益捐,實在得不償失!

因此,發生車禍時,不管自己是否有責任、有過失,務必留在現場等待警方處理、協助通報救護車進行救護,即使因傷勢輕微或當下只有車損,兩方都無意願報警,也要留下姓名、電話等聯絡方式,並書寫切結書、錄音錄影存證,以證明自己並無逃逸犯意,才能保障自己權益。(本文轉載自台灣司法人權進步協會粉絲頁/作者王齡梓,桃園地檢署檢察官,台灣司法人權進步協會監事)

好文推薦

給說法/行車紀錄器檢舉違規 用路人草木皆兵?

給說法/未簽約對方擺爛不付錢有救嗎?提出證據是關鍵

給說法/萬年二審淪為笑話 20年如一日的檢察體制改革

給說法/黃慧夫醫師 被司法禁錮的白色巨塔

台灣司法人權進步協會,結合一群具有實務經驗的法官、檢察官、律師與社會賢達,為司法改革盡一份心力。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88論壇歡迎多元的聲音與觀點,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法律熱門新聞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