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送保健食品超貼心? 「特殊疾病」亂吃反而更傷身

▲保健食品,藥品,大賣場,採購,購物(圖/記者周宸亘攝)

▲養生風氣夯,保健食品成為農曆過年送禮新選擇。(圖/記者周宸亘攝)

記者嚴云岑/台北報導

國人養生風氣漸盛、飲食習慣改變,農曆春節保健類產品成為拜訪親朋好友送禮的最佳選擇,但是藥害救濟基金會提醒,千萬不可抱著「有病治病,沒病強身」或「有吃有保庇」的觀念,對於兒童或有固定服用藥物等特殊族群,可要慎選健康伴手禮,才能送禮送到心坎裡。

根據美國消費者實驗室(ConsumerLab.com)統計,市售50種女性、男性、兒童及寵物適用的綜合維他命或綜合礦物質產品,包括膠囊、錠狀及軟糖等,多達46%產品成分與標示不符。其中一款針對50歲以上女性食用的綜合維他命,檢驗卻查出產品成分葉酸遠高於產品標示173.3%。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食藥署保健食品。(圖/食藥署提供)

▲健康食品與保健食品的最大差別在於有無小綠人標章。(圖/食藥署提供)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研究報告中發現,有一款兒童食用的維生素軟糖,檢驗卻發現葉酸高於產品標示256.6%、維生素A高於產品標示196.8%,遠超過孩童一天的攝取量上限,恐造成攝取過量之風險。

此外,含鈉量高的雞精、食補液等保健飲品,對於需要嚴格控制水份和鈉、鉀攝取量的腎臟病及心臟衰竭等患者來說,反而不利於病情控制,或者是固定服用抗凝血藥物治療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若食用納豆、魚油類等保健食品,亦可能增加出血的風險。

根據《新英格蘭醫學期刊》一篇論文統計2004至2013年間,美國63間醫院急診部門、2萬3千多名急診病患中,超過21%的兒童因為誤食保健食品而掛急診;20至34歲的族群中,多達28%因攝取減肥、提升能量等相關保健食品,出現心悸、胸痛等症狀進行急診。

▲▲減肥食品,蕭敦仁,吃藥。(圖/記者嚴云岑攝)

▲吃保健食品減肥若未注意劑量,可能會出現減肥、心悸、胸悶等症狀。(圖/資料照/記者嚴云岑攝)

藥害救濟基金會提醒民眾,在選購保健食品時可依食品藥物管理署訂定的「包裝維生素礦物質類之錠狀膠囊狀食品營養標示應遵行事項」,檢視產品包裝標示各項維生素與礦物質含量、每日攝取參考值等。

另外,也可以參考國民健康署訂定「國人營養素參考攝取量」表,以避免攝取過量,造成身體不適,花錢強身不成反傷身,食用後若出現皮膚紅疹、搔癢、拉肚子或其他身體不適症狀,應立即停止食用及就醫。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