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誠/著力小型潛艇研製 潛艦國造將不是夢

▲▼停泊中正軍港9號碼頭的永靖級獵雷艦永靖(MHC-1310)。(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我國目前使用美國1990年代所生產的鶚級獵雷艦「1310永靖艦」。(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2001年左右,我方情資已充分掌握解放軍建立藍海海軍走出第一島鏈的企圖,從建立航空母艦隊,到現在的遠海長航訓練。國軍從未忽視解放軍的發展,伴隨而來對台海穩定的威脅,所以針對航母或重型軍艦,必須建立水面及水下的有效打擊能力。所謂水面打擊能力的主力,就是中科院後來研製的雄三飛彈系統,而水下打擊則得先有武器載台,也就是潛艦,才能談水下打擊的武器。

目前我海軍屬於作戰級的潛艇,只有兩艘已服役30年的劍龍級潛艦,面對解放軍20幾艘的核動力潛艦及40幾艘的柴油動力潛艦,我們的水下戰力實在太不對稱。2015年,國防部送立法院審議的《國防預算書》中出現「海昌計畫」,規畫投入約30億台幣,在2016年至2019年4年期間完成「潛艦國造第一階段:合約設計」;而蔡總統2016年就職後,即宣布「潛艦國造」啟動,延續了國軍武器裝備研發及建軍計畫。

事實上在「潛艦國造」之前,「國機國造」曾走過一段艱辛歷史,相信相關經驗將有助於「潛艦國造」的成功。反觀「國機國造」目前的成果就是IDF經國號戰機,及後續66架高級教練機的研製。而在IDF之前,有AT-3教練機的研製,再之前還有F5-E及UH-1H在台裝配生產的經驗。也就是說「國機國造」的能量建立,是由建構生產線裝配經驗起步,由易而難,再由有技術背景的工程師,展開與美方廣泛且整體的技術合作,以吸收經驗。

而我們的「國艦國造」,則是從50噸級的海鷗飛彈快艇開始。別小看海鷗飛彈快艇,它成就了兩件事情:第一,雄風一型飛彈正是在海鷗飛彈快艇驗證成功,且開始服役;第二,創造了我現今的遊艇製造及維修業,這正是「潛艦國造」的起步。隨後,十大建設「中鋼」與「中船」的成立,奠定了與美國合作研製4,000噸「成功級艦」的能量,乃至於現在萬噸級的「磐石號」油彈補給艦都能做出來了。當中過程,也是由小到大、由簡單到複雜。因此,「潛艦國造」一定要發揮中科院的優勢能量才行。

▲▼海鷗級飛彈快艇是中山科學研究院(中科院)仿以色列毒蜂級飛彈快艇(Dvora)的設計,中國造船公司(現名台灣國際造船公司)高雄廠建造的中華民國海軍飛彈快艇 。(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中科院仿以色列毒蜂級飛彈快艇(Dvora)的設計,由中國造船公司(現名台灣國際造船公司)建造的飛彈快艇 。(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從產品面來看,中科院有兩項可以跟全世界競爭的研製能量:一個是無人載具及飛彈,另一個是雷達及通訊。中科院不但掌握全世界頂尖的4G、5G無線通訊的技術,也掌握水下通訊技術,能將之展現在所研製的「可接受命令移動到指定位置」的智慧水雷上。

另因軍事潛艦依排水量區分成3個等級:600噸以下的叫小型潛艦,超過2,000噸以上的叫大型潛艦,中間噸位的叫中型潛艦,大於5,000噸的成為超大型潛艇。之所以分成小、中、大、超大型潛艦,當然有不同的技術門檻。若以當年「國機國造」、「國艦國造」的經驗來看,筆者建議可先從600噸級小型(無人)潛艦做起,第一艘成功了再建20艘。而這600噸的小型潛艦一樣能發射魚叉飛彈、發射魚雷,依循建造飛彈快艇的經驗以量取勝,從事水下作戰。而後每一到二年生產一艘,當最後一艘生產完,剛好也是第一艘要除役的時候,如此即可維持生產線的產能持續。值得一提的,就是研製初期可先從無人小型潛艇研製開始,因為沒有換氣、維生系統問題,比較容易成功。現在「潛艦國造」尚在「合約設計」階段,仍有機會重新思考。

日前,獵雷艦國艦國造胎死腹中,未來走向不得而知。當中無磁、靜音、抗炸等潛艇研製所需要的技術,也是當初獵雷艦在船體部分需引進的技術。這些技術不但軍事上需要,對於國家整體產業升級也會有很大的幫助。「潛艦國造」若跳過獵雷艦階段的技術引進,路會走得艱辛很多。也因此希望政治工作者面對軍事專業時,除了除弊外,在興利部分也能更有智慧些。

此外,相對於航空工業及造船工業在國內教育系統中,水下科技的系所相對稀少。故總統蔣介石曾說:「無科技即無國防,無教育即無科技。」百年樹人的教育規畫,無論從軍校開始或深根各大專院校,將是決定「潛艦國造」是否能扎根,且走得遠的關鍵因素。

好文推薦

張誠/升級雲峰飛彈攻北京?射程延伸不等於能命中目標

張誠/增程雄三神戈飛彈 圍堵解放軍的第一島鏈守門員

張誠/慶富案後,獵雷「建不建」?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讚! 

 ● 張誠,雄三飛彈前總工程師,現任中央大學企管學系兼任助理教授、中華民國解癮戒毒協會理事、民國黨軍事國防顧問。長期致力整合國防、科技、教育、產業、政治及心靈陶冶等資源,推動社會公益與國家發展。本文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88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文章請寄editor@ettoday.net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