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鷹派第一人 喬良:大國崛起「必有一戰」思維過時

▲▼7000名解放軍列陣!習近平「全身迷彩裝」出席開訓動員大會。(圖/翻攝自新華社)

▲中國軍力日益壯大,真正要發動一場戰爭並不困難。 (圖/翻攝自新華網)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解放軍軍力近年強勢崛起,有人提出應「適時」打上一仗來顯示中國的強大,被稱為「中國鷹派第一人」的喬良少將則認為,這種「大國崛起必有一戰」的思維早已過時了。他表示,鍾情這種想法是刻舟求劍,枉顧世界已發生的變化,打不打仗應取決於國家利益考量

前沿戰略理論家、中國國防大學教授喬良日前在《環球時報》刊文指出,19世紀末葉中國歷千年而衰落,再次崛起已是百年後的20世紀尾聲。當時下的中國人重嘗久違的大國崛起滋味時,因千年衰落而生的自卑和雪恥之心,便使有些人對歷史上大國崛起的一些所謂「規律」情有獨鐘。不過事實是,及至二戰後,一個國家通過強權改變另一國家物理版圖的事雖然不能說完全絕跡,但已鮮有發生。

此外,戰爭形態和目的也已發生演變。喬良表示,近代之前,不管因何理由生起戰端,幾乎所有戰爭最後都會落到擴張領土這個目的上,因為彼時人類的生存與土地關係極為密切,更大版圖帶來更大利益。近代以後,戰爭不再只為擴大版圖,而是為了攫取資源,而現代世界則更進一步,雖依舊戰爭不斷,但戰爭目的既不僅僅是為爭奪資源與土地,而是為了通過擴張資本獲益,「這種轉變,主要源自於美國人自二戰後在全球建立起來的美元體系。」

▲▼2017年8月11日,美路透社引述匿名美國官員的話稱,美國海軍驅逐艦「馬侃號」(10日)在南海進行「自由航行行動」,進入美濟礁12海裡,挑戰中國對此的領土聲索。報導稱,這是川普政府上台後,美國海軍在南海的第三次「自由航行行動」。(圖/視覺中國CFP)

▲美國海軍驅逐艦「馬侃號」在南海進行「自由航行」,駛入美濟礁12海里內。(圖/視覺中國CFP)

既然美國通過美元全球化的方式,將整個世界帶入了通過資本獲得利益的新形態,那麽在面對與周邊國家的糾紛時,中國就應多一個思考維度。近年中國一直是吸引和利用國際資本最多的國家之一,這對同樣極需資本的對手而言顯然非其所願。經過精心盤算,對它最有利的方式,是通過在中國周邊製造動蕩來惡化中國投資環境,進而抽走資本,遲滯中國的發展

喬良強調,「面對如此心機叵測的對手,難道我們還能簡單地以『打一仗』的思維去應對嗎?那不等於直接中了對方的圈套和陷阱嗎?」過去幾年,它先鼓動日本製造釣魚島危機,接著推動菲律賓挑起黃岩島爭端,但見未成效後,便乾脆親自出馬,派軍艦軍機進入南海島礁周邊海域,「目的是什麽?就是給中國挖坑。如果我們跳進去了,結果必定是自身投資環境惡化、資本流失。」

▲中印恩仇55年前算起!開打2次「雙強出馬」才願坐下好好談。(圖/新華網)

▲中印邊境問題在2017年一度接近開打狀態。(圖/翻攝自新華網)

喬良同時也舉例去年的某次邊境對峙事件,從軍事角度來說,中國打敗對手幾無懸念,但現在全球許多視中國為挑戰的西方國家都在盼著中國出錯。在這種情況下,一旦中國陷入戰爭將會面臨什麽情況?只要看看俄羅斯收回克里米亞後,歐美對其施加聯合制裁的後果就可知道。

該文章最後指出,打不打仗,只能取決於對國家利益的充分考量。「當然,如果有人非要把戰火燒到你家門口,你除了奮起反擊別無選項的話,那時,戰爭當然就成了你唯一正確的選擇。」

中國國防大學少將喬良。(圖/翻攝自環球網)

▲中國國防大學少將喬良。(圖/翻攝自環球網)

公開資料顯示,1972年喬良入伍,先後任蘭州空軍政治部電影隊任放映員、航空兵某師教練機中隊任地勤機械員等。1984年喬良考進了魯迅文學院開啟其文學創作。1999年,喬良與王湘穗合寫的軍事理論著作《超限戰》一書,精準預見911事件,被《華盛頓郵報》譽為40年來中國人在西方影響最大的一部書,也被西點軍校列為必讀書及美海軍學院教材。

喬良曾表示,自己雖曾被稱為「中國鷹派第一人」,但如今的他做事風格不喜極端,但卻追求「語不驚人死不休」。至於何謂鷹派,他認為就是堅定的國家利益派。但當強硬有可能損害國家利益時,鷹派的立場是選擇理性,而不是堅持選擇強硬。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