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空戰」起因偵照潛艇 王立楨:台海「最後一場空戰」是2比0

我們想讓你知道…台海最後一場空戰=113空戰

▲▼空軍軍史專家王立禎講解兩岸「最後一場空戰」。在「一一三空戰」(113空戰)中,台灣空軍擊落兩架共機。(圖/記者譚志東攝)

特約記者陳孟孟/台北報導

解放軍戰機近年頻頻繞台,轟-6K甚至還掛上長劍-20巡航導彈展示肌肉。事實上,就在51年前的今天,兩岸曾爆發一場被稱為「台海上空最後一次空戰」的「113空戰」,我方宣稱擊落2架共機,但對岸卻說無戰損且擊落台灣1架F-104。美國航太博士王立楨13日在一場小型座談會中表示,「內戰沒有贏家」,在台海犧牲的都是中國人,而從他的訪談與所看到的「戰管抄本」可以判定,我方擊落2架解放軍軍機,但楊敬宗少校在返航時可能出現「空間迷向」而失蹤墜海。

旅美的退休航太工程師、軍史專家王立楨日前因為《中國的空軍》月刊創刊80周年而返台,因此也利用機會舉行小型座談會。他表示,「113空戰」發生之前,兩岸已經有很長的時間沒有空戰,在美國的要求下,「我們的空軍不進去大陸,大陸的空軍不出海」,在這種情況下,空戰的發生與解放軍潛艇在廈門水域出沒有關,國軍為了偵照而引爆這場「最後空戰」。

▲▼空軍軍史專家王立禎講解兩岸「最後一場空戰」。在「一一三空戰」(113空戰)中,台灣空軍擊落兩架共機。(圖/記者譚志東攝)

他表示,當時每次桃園空軍基地的RF-104G偵察機只要一起飛,對岸都會知道,馬上就派機起飛,但從CCK(清泉崗空軍基地)起飛的F-104則不會遇到這樣的情形,所以當時空軍「裡面可能有匪諜」,只是一直都不清楚是誰洩密。

他表示,1967年元月傳出廈門水域有潛艇出沒,國防部得知之後非常重視,為了避免偵照失敗,RF-104G還特地在前一天從桃園飛往CCK,這樣「對岸才不會派機攔截」,而且參謀長喬無遏少將也在前一天飛到到清泉崗口頭傳達命令。

▲▼空軍軍史專家王立禎講解兩岸「最後一場空戰」。在「一一三空戰」(113空戰)中,台灣空軍擊落兩架共機。(圖/記者譚志東攝)

▲▼空軍軍史專家王立禎講解兩岸「最後一場空戰」。在「一一三空戰」(113空戰)中,台灣空軍擊落兩架共機。(圖/記者譚志東攝)

王立楨表示,1月13日星期五當天拂曉,我方展開第一次的偵照,由第八中隊隊長祖凌雲中校帶隊接應,共軍的戰機發現後派機「出海」驅逐,由於光線不好,回來之後洗出的照片很模糊,所以當天才又展開第二次的偵照行動:這次仍由第12偵察中隊宋俊華中校負責執駕駛偵察機,由輔導長蕭亞民中校帶領胡世霖上尉、楊敬宗少校以及石貝波上尉進行掩護,「本來石貝波是駕駛2號機,但起飛時,要發動引擎的氣源車故障,所以比其他3架晚了一分鐘升空,一路在後面猛追。」

▲▼空軍軍史專家王立禎講解兩岸「最後一場空戰」。在「一一三空戰」(113空戰)中,台灣空軍擊落兩架共機。(圖/記者譚志東攝)

1240分起飛的F-104以最大速度趕赴現場,擔任隊長機的蕭亞民率先在發現共機,但響尾蛇飛彈卻無法發射,因此把攻擊機會交給僚機胡世霖上尉遞補,成功擊落1架殲-6;這時,共軍其他戰機想要脫離戰場,剛好趕上的石貝波上尉也立刻翻轉追擊,發射一枚響尾蛇飛彈順利擊落另一架。不過,在回航過程中,楊敬宗少校的F-104卻離奇失蹤,成為這場勝仗的最大遺憾。

王立楨指出,空戰當時已結束,正在返航,領隊蕭亞民中校要求僚機報數,2號機胡世霖上尉、3號機楊敬宗少校、4號機石貝波上尉都一一回報;但沒有幾分鐘,耳機裡突然傳來「哎呀」一聲,蕭亞民再度要求報數,2號機報完,卻沒有聽到楊敬宗的回報聲音,「石貝波等了一下,只好接著報4號。」

由於楊敬宗失聯沒有返航,當天他在美軍顧問團工作的妻子就打電話去CCK,得到「降落外場」的回覆,但終究紙包不住火,於是揚言要召開國際記者會。為此,空軍方面緊急安撫,才總算壓下來。王立楨透露,就他所知,頓失依靠的楊敬宗的妻子對這件事「一直很不諒解」,甚至堅信是石貝波發射的導彈擊落她先生的戰機。

王立楨表示,他訪問過當時的八中隊的中隊長祖凌雲中校、石貝波上尉,以及當天的戰管官宋慎禮,也看過當時的「戰管抄本」,綜合當時的情況,應該是胡世霖、石貝波擊落2架殲-6(仿米格-19)無誤,因為「我們的戰管抄本也有監聽對岸的通話」,可以知道當時共軍那邊「一直在叫兩架飛機」,後來突然出現一聲「不要叫了,回不去了!」之後就停止呼叫。

▲▼空軍軍史專家王立禎講解兩岸「最後一場空戰」。在「一一三空戰」(113空戰)中,台灣空軍擊落兩架共機。(圖/記者譚志東攝)

他表示,空戰結束後,由於軍方為了「穩定民心士氣」,沒有在第一時間公布楊敬宗沒有返航,所以引起很多揣測,最後還出現楊敬宗是被自己人石貝波所擊落的說法;不過,這樣的說法應該與事實不符,石貝波最晚起飛,在第一架殲-6被擊落後,他看到其他共機穿透雲層,所以立刻調頭發射導彈,當時「楊敬宗的飛機是在石貝波的後面」,沒有理由打到自己人;而且F-104的雷達相當好,偵測距離有40公里,就算回程要放飛彈,前面有自家戰機是不可能發射的。

駕駛過塞斯納小型飛機的王立楨也說,自己也曾遇過空間迷向,幸好沒事,他之所以研判楊敬宗是因此殉職,原因在當天「楊的身體精神似乎不太好,中午時還被看見躺在床上休息」,所以回程時有可能「空間迷向」,出了雲層,看到前面是海,發出「哎呀」一聲但已經來不及拉起來。

大陸方面對此戰役說法不一,認為他們才是勝利的一方,使得這場空戰至今都是「羅生門」。因為就在我方宣布勝利不久後,大陸方面也傳出捷報。

依照對岸的說法,當時是空軍航空兵第24師飛行員胡壽根駕駛的殲-6,成功以「打對頭」方式,用機砲擊落楊敬宗的戰機,事後從機骸中發現楊是被「打中手」。陸方說法是,當「敵機」距胡壽根駕駛的飛機20公里時,他清楚地聽到地面指揮員命令「右轉彎與敵機打對頭」,隨後便以最快、最大的動作量右轉反扣,一轉過來就發現敵機。接著他繼續右轉拉桿,迅速占領內側斜對頭有利位置,盯住敵機不放,直到距離敵機900米時,他迅速瞄準三炮齊發,敵機當即翻滾,肚皮朝上拉著黑煙往下栽。

▲▼空軍軍史專家王立禎因為《中國的空軍》創刊80周年而返台,同時講解兩岸「一一三空戰」(113空戰)。當年的《中國的空軍》曾以以胡世霖與石貝波做為封面人物。(圖/翻攝自《中國的空軍》)

▲當年的《中國的空軍》曾以以胡世霖與石貝波做為封面人物。(圖/翻攝自《中國的空軍》)

陸方強調,當時這場戰役自己並沒有損失任何飛行員,同時還提供了空戰時的照片佐證,並聲稱找到台灣陣亡飛行員楊敬宗的遺體可供證明;在這次空戰中,胡壽根從接到命令到打下敵機,又跟蹤被擊中的敵機,直到看清敵機葬身大海,整個過程僅用1分鐘時間,而用於攻擊的時間僅有1.1秒,共射出48發炮彈,創造了空戰史上以「打對頭」方式擊落敵機的先例。

▲▼空軍軍史專家王立禎講解兩岸「最後一場空戰」。在「一一三空戰」(113空戰)中,台灣空軍擊落兩架共機。(圖/記者譚志東攝)

對於陸方迎面擊落楊敬宗的說法,王立楨表示,他問過石貝波但結論是「不可能」,因為當時雙方飛機各以超過時速600公里的速度接近,以機砲瞄準迎面而來的敵機是「沒有這種空戰戰術」,因為那個時間快到不到一秒鐘。他也轉述石貝波的說法,纏鬥過程中,耳機裡有聲音,但在生死關頭根本沒有聽到上耳機裡是什麼,等到擊落敵機,才知道戰管一直在呼叫「你已經進入大陸上空,趕快出來!趕快出來!」而石貝波在2016年曾接受馬英九前總統頒贈的「保衛台海紀念章」,如今他的座機仍在岡山空軍歷史博物館陳列。

▲▼空軍軍史專家王立禎講解兩岸「最後一場空戰」。在「一一三空戰」(113空戰)中,台灣空軍擊落兩架共機。(圖/翻攝自王立禎臉書)

為了紀念這些英雄,王立楨今天也感性的臉書上寫「今天是1月13日...56年前的今天,陳懷生烈士第一次駕U-2執行大陸偵照任務。51前的今天,臺海上空發生了國共雙方最後一場空戰。30年前的今天,蔣經國總統過世。俱往矣......。」他也特別強調,「只有飛行員才能讓戰機有生命」,從民國38年隨政府來台的這些空軍官兵,除了有國仇,還有家恨,所以都堅信一定會「反攻大陸」,只是戰爭非常殘酷,特別是「內戰沒有贏家」,他鑽研與訪問當年的空軍人員,只是想讓當年為國犧牲奉獻的飛行員不被歷史遺忘。

▲▼空軍軍史專家王立禎講解兩岸「最後一場空戰」。在「一一三空戰」(113空戰)中,台灣空軍擊落兩架共機。(圖/記者譚志東攝)

▲▼王立楨在台北市富錦街Airway Cafe 航空主題咖啡館還原當年空戰秘辛。

▲▼空軍軍史專家王立禎講解兩岸「最後一場空戰」。在「一一三空戰」(113空戰)中,台灣空軍擊落兩架共機。(圖/翻攝自王立禎臉書)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