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表決、表決、再表決 立法院的民主剩什麼?

▲▼《農田水利會組織通則》修正草案拚付委,國民黨團、民進黨團搶佔主席台。(圖/記者楊佳穎攝)

▲國民黨團、民進黨團搶佔主席台。(圖/記者楊佳穎攝)

文/徐政璿

民進黨立法院黨團15日在院會中,透過多數優勢表決讓《農田水利會組織通則》修正草案、《所得稅法》修正草案逕付二讀,將不必在委員會審查,等於扼殺討論空間,重傷民主。蔡政府上任後,許多法案皆在綠營多數優勢表決下通過,讓號稱最民主的國會,淪為制式化表決的場域。

可以理解,不論哪個政黨執政,都會盡力維護其意識形態,與追求各自政治目的,但這些都必須在民主的架構下運作。蔡政府上任以來,許多重大議案像是《前瞻基礎建設特別條例》、《勞動基準法》和《促進轉型正義條例》皆以表決為主,15日更直接將《農田水利會組織通則》修正草案、《所得稅法》修正草案逕付二讀,癱瘓在野黨杯葛,此舉等同宣告立法院不再有討論議案的功能。

在歐洲國家中,民主追求的精神是「代表性」,不論人民的立場為何,屬於哪一種團體,都能有表達意見的機會,這種政府的運行模式採行所謂「協商式民主」,互相討論、協商和妥協成為常態。不過,我國深受美國影響,一般人認為民主就是多數決,追求效率,只要具有爭議性的法案「卡關」,最後靠表決就是最合理的做法。

事實上,為彌補多數決的困境,其他民主國家早已提倡「委員會中心主義」,追求的不再是表決,而是創造出公平理性的討論空間,落實真正民主,並且透過辯論,還能強化立委專業性。民進黨在國會中頻繁利用多數優勢表決,輾壓在野黨杯葛空間,使立法院形式上存在著,實質功能僅剩制式表決。

此外,在王金平時代過後,國民黨團缺乏稱職領頭羊,擔任黨團書記長的立委都只追求曝光度,從不曾真正替國民黨著想,洗完經歷就閃人,加上黨內青壯派立委也因選舉因素退居二線;在這個狀況下,黨團毫無作戰意識,整個團隊分崩離析,未來真有可能被時代力量取代。

▼前立法院長王金平。(資料照)

▲行政院院長報告施政方針繼續質詢-王金平委員。(圖/記者林世文攝)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