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思博/草根民主的代價只值新台幣兩億元?

▲▼台南,台南市區,台南街景,縣市合併。(圖/視覺中國)

立法院遲未將區劃法列入討論,台南縣市自2010年合併後,各地發展落差大,台南市政府日前推動鄰里整併計畫,節省市府支出。(圖/視覺中國CFP授權提供)

台南市日前拍板大台南市鄰里整併計畫。依據市政府的想法,市政府將大台南市現有752個里縮編成649個里,並預計下屆選舉實施。負責規劃的民政局表示,此次鄰里整併主因是立法院遲未將區劃法列入討論,加上台南縣市合併後各地發展落差大,所以必須在此刻推動。預估鄰里整併後可替市庫節省每年減少新台幣1至2億元支出。未來市政府也將持續推動將大台南市現有37個行政區,縮編為11個行政區。

筆者認為此計畫拍板後,影響最大的區域,莫過於原先縣市合併前的台南縣偏遠鄉鎮,且上位的區劃法尚未在立法院三讀通過,台南市逕自依地制法進行里鄰整併,時間點又非常接近選舉,難免啟人疑竇。此外,未來行政區重劃勢必遷就此次里鄰整併結果,而非先規劃行政區整併,再討論里鄰整併,如此不依序思考的結果就是整個大台南始終無法進行全面且通盤性規劃,代價則是都市發展持續停滯、邊緣化。

本計劃最大的盲點,在於將地方自治單位的整併視同純行政部門的調整,犯了和升格取消區自治同樣的毛病。事實上,縣市合併的確造成舊台南縣的衝擊,取消鄉鎮長直選,更是造成行政機能集於市府一身,和民眾直接接觸的前端反而弱化。而此次里鄰調整,原台南縣人口較為稀少的里鄰,自然成為里鄰整併最大的受害者。少了鄉鎮長、鄉鎮代表,現在又要少了里長,在地草根的意見就將更不被身處市區的市政府官員所重視。

在我國選舉的制度下,候選人必須積極反應地方需求,才有當選連任的可能。然而越高層次的選舉當中,候選人自然因為選票考量,將政策重點集中在人口稠密的都會行政區中,而忽略掉偏遠非都會型的行政區,希望藉由都會選票大勝,彌補鄉村選票之不足。也正是這個原因,所以國人不時聽見南部地方首長高喊中央施政不要「重北輕南」的聲音。相同的道理,恢復區自治公法人地位,將有助於非都會型行政區域的發展,然市府不此之圖,反而用很本位的理由,要縮編地方自治單位。

▲台南市政府堅持里鄰合併明年上路,民政局專案報告中,上百名到場的里長則拍打隔離板大罵台南市政府民政局長陳宗彥『白賊』抗議,並試圖衝進議事廳但被阻擋。(圖/記者林悅翻攝)

台南市政府堅持下屆選舉實施鄰里整併,上百名里長在民政局專案報告時衝到議事廳現場抗議。(圖/記者林悅翻攝)

此外,人口過度集中在某一行政區內,從防災、國土規劃的角度來看,究竟是好事還是壞事?此次,台南市政府將里分成四種人口聚集態樣劃分,分為密集式大樓住宅地區(1,500戶至3,500戶)、交通便利人口集中地區(1,000戶至2,500戶)、交通便利人口分散地區(600戶至1,500戶)、交通不便或住戶分散地區(200戶)。市政府只提到第一類、第二類增加,且現有里鄰已達法規總量管制上限,導致新興社區無法擴編里鄰,里長工作量負荷過大,無法提供最好的服務。

然而,市政府完全忽略交通不便或住戶分散地區居民的實際需求。許多偏遠行政區要達到200戶,可能是數十倍市區行政里的範圍。我國里長又肩負許多行政任務,諸如協助訪視、通報高風險家庭等,偏遠行政區的里長,在鄰里整併後當如何扮演其應有的角色?

最後,數字是冰冷的,人與人、人與土地的連結才是有溫度的。許多行政區、行政里的存在有其歷史典故與先民開墾的歷史。鄰里整併節省下的經費僅有區區1到2億元之譜,對大台南整體經費挹注有限,但區區1到2億元就能斬斷草根民主,斷開人與土地的連結,實難謂正當之舉。

好文推薦

高思博/談賴清德「我是一個主張台獨的政治工作者」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讚!

●高思博,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法學博士,世新大學法律學系副教授、「思想進擊」召集人、前台南市立法委員。高思博個人臉書、個人LINE ID:apopo1po。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本網保留刪修權。88 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