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三處古代水利工程 申報世界「灌溉工程」遺產成功

▲▼墨西哥城召開的世界灌排委員會執行大會現場。(圖/蕉城在線)

▲墨西哥城召開的世界灌排委員會執行大會現場。(圖/蕉城在線/下同)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墨西哥時間10日上午10點(台灣時間10日晚上11點)左右,在墨西哥城召開的世界灌排委員會執行大會上,寧夏引黃古灌區、陝西漢中三堰、福建黃鞠灌溉工程3處古代水利工程被確認成功申報世界灌溉工程遺產並授牌。

世界灌溉工程遺產與世界文化遺產、自然遺產、農業文化遺產等都稱為世界遺產,是國際灌排委從2014年起開始評選的世界遺產項目。其遴選標準較為嚴格,必須滿足建設年代在100年以上的灌排工程,在工程設計、建設技術等方面領先於其時代等。目前,中國陝西鄭國渠、四川東風堰等10處已成功申報,加上此次成功申報的3處,中國已有13處世界灌溉工程遺產。

▲▼墨西哥城召開的世界灌排委員會執行大會現場。(圖/蕉城在線)

「寧夏引黃古灌區」為黃河自黑山峽小觀音入寧夏境內,過青銅峽,至石嘴山三道坎出境,流長397公里,並沖淤形成寧夏平原,分作青銅峽以上的衛寧平原,青銅峽以下的銀川平原,具有引黃河水灌溉的優越條件,寧夏引黃古灌區也稱前套或西套。

2017年6月3日,中國國家灌排委員會在寧夏召開了「寧夏引黃古灌區申報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專家評估會」,專家組認為,寧夏引黃古灌區始建於秦漢時期,公元前2世紀已有引黃灌溉的明確記載,持續灌溉2200年以上歷史,推動了該地區由游牧文明向農耕文明轉變,見證了中華文明的歷史進程,為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的發展的里程碑。

▲寧夏引黃古灌區。(圖/新華網)

▲寧夏引黃古灌區。(圖/新華網)

▲寧夏引黃古灌區。(圖/大公網)

▲寧夏引黃古灌區。(圖/大公網)

「陝西漢中三堰」是漢中最早的水利灌溉工程,均始建於西漢時期,距今已有超過2000多年,經過歷代多次改造,至今仍在發揮著巨大的灌溉和防洪效益。新中國成立後,各級政府先後多次對漢中三堰灌區進行續建和改造,形成了今天蓄、引、提、排相結合的灌排工程網絡,三堰灌溉面積合計達21.75萬畝,為漢中農業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專家組6月8日至9日深入山河堰灌區、五門堰灌區、楊填堰灌區對工程的灌溉體系、管理制度、文化遺存等進行了實地考察,聽取了申遺工作開展情況匯報,認為漢中盆地灌溉農業歷史悠久,公元1世紀已有相當規模的引水灌溉工程,11世紀進入了第二次漢水流域灌溉工程發展的高潮,其中漢中三堰是典型工程,其工程技術、管理機制蘊含著深厚的科學價值和文化價值,申報世界灌溉工程遺產材料中,完善闡述興建三堰的緣由、工程特點、工程技術的借鑒價值等內容。

已有1400多年的引水灌溉歷史,「福建黃鞠灌溉工程」包括右岸龍腰渠和左岸琵琶洞,隋大業九年(公元613年),隋煬帝二徵高麗,楊玄感起兵謀反,中原大亂,諫議大夫黃鞠(公元569~657年)一族南下,移居至福建寧德霍童,當時霍童溪兩岸一片荒蕪,良田少有,農耕水平十分原始,黃鞠就在在霍童溪上建長壩,利用渠與村莊落差建水碓,村內水徑9曲,曲中有3處設石蛤蟆,用來緩流和抬高水位,並對渠道分段管理,形成「三隻蛤蟆九曲水」。

遺產現場考評會5月27日在福建省寧德市召開,認為該工程是古代南方山丘區水利工程的典範,具有很高的科技與社會價值,並對當地的傳統文化產生了深遠影響,符合申報世界灌溉工程遺產的條件,同意推薦申報,並就申報材料提出了修改完善建議。

▼墨西哥城召開的世界灌排委員會執行大會現場。(圖/蕉城在線)

▲▼墨西哥城召開的世界灌排委員會執行大會現場。(圖/蕉城在線)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