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有立場的新型學測

▲106學測。考生,家長,陪考,師大附中,學測,升學壓力(圖/記者李毓康攝)

▲新型學測實施以後,對高中與大學的考招政策規劃、學生與家長的學習與適應都有影響。(圖/記者李毓康攝)

文/宋慶瑋

台灣社會一直以來都是考試引導教學,大學端怎麼招生,制約著高中階段的學習。考招是否分離早有討論。近兩年來,大學考試與招生政策的修訂,引起了各界的熱烈討論。從考試的科目檢討與考試時間的修訂,高中與大學端出現了不同的聲音。

12年國教揭櫫的是有教無類、因材施教、適性揚才、多元進路、有效銜接五大理念。有效銜接一直以來都是大學與高中端的爭戰,未來到底是大學說的算還是高中說的算,恐怕此刻正在激烈地進行著。考招新政策的規劃,如何落實,是否會失真,又是否會造成政策落差?都有待評估。

考試科目與測驗時間改變 人力調整是問題
新型學測從原本的考五科:國、英、數、自、社,改為選四科考試,另分科測驗視所選校系規定選考。對於高中端學生而言,學習壓力有減少,卻也會造成師資聘任的改變,高中端也被迫要因應。過往考五科,有些學生的專長或是未來的選系,可能會造成學習上的負擔,新制可以減少學生學習科目的數量,幾乎所有的高中生無不稱讚。

而大學端因為考試新制的來臨,也必須在簡章的制定上,將選考科目、門檻、加權……等,重新審視,做得更細膩。但是少子化浪潮來襲,一般大學都快滅頂招不到生了,頂尖大學卻想方設法吸取學術型學生,透過申請、繁星及早搶人大戰,分發時祭出高額獎學金,讓升大學變成一種生存遊戲

過往,學測都在寒假中進行,大學端與高中端都可以有充裕的人力配合辦理。未來指考分科測驗改在7月辦理,勢必造成高中與大學端的人力配合影響。因為高中與大學畢業都在6月,暑假期間,學校的人力原本就因為出國、進修、放假而人力減少,若在7月進行分科測驗,人力的調整,勢必要有因應的改變。唯高三下學期的學習,較以往完整,卻也有時間上的壓迫,利弊得失需要再加以審慎評估。

▲▼108年學測考試日期。(圖/翻攝大考中心網站)

▲107年新型學測申請入學的大學端採計考科最多「5選4」,各方反應不一。(圖/翻攝大考中心網站)

招生期程拉長 空窗期讓各界為難
過往,學測完畢開始繁星推薦、個人申請,指考分科測驗完畢才考試分發,大約也在7月中下旬就可以底定。而新型學測分科測驗在7月,勢必將考試分發作業往後推遲,真正塵埃落定在8月底。如此的改變,期程拉長,大學、高中端都是負擔,甚至家長與學生及老師們,整個暑期都無法安心過暑假,這也是新型學測帶來的影響。

再者,新型學測與分科測驗時間相差半年,此半年間,也就是高三下學期,有許多學生早已有繁星推薦或申請上的學校可讀,對於要等到7月實施分科測驗的學生是漫長的煎熬與等待,學校課程安排與學習出現很大的「空窗期」,高中學校很是難為。甚至學測完畢後,學生的學習停滯,以致升上大學後,學生的學習出現落差,僅有高二程度,大學端還必須想辦法銜接。

捨棄本位主義 降低實施落差
教育政策的改變是要更好,若新型學測帶來衝擊,主要是大學與高中端期望的落差所致。頂尖大學希望取到優秀人才,一般大學希望招生率提高,而高中學校希望學習能夠完整,高中生希望減輕學習壓力,這些都不相違背。

關鍵在於本位主義的捨棄,大學端應該在繁星、申請上加入在學的多元學習表現,而分科測驗上也要多著墨於選考科目的採計、加權、條件……等,應該再深入探討研究。高中端在高二時的選組分流也應該要確實,才不至於事倍功半,浪費年輕學子的青春。考試科目的改變,勢必造成高中師資必須更精緻調配,至少要轉得動,排得出來。

總之,新型學測帶來的衝擊,恐怕必須逐年降低其影響力,考與招互相依存,始終無法減輕學子的壓力,應該擴大繁星、採計在校多元學習表現、特殊選才及個人申請的機會,讓考試的壓力降至最低,新型學測帶來的是高中端學習的改變,與12年國教三大理念自主學習、溝通互動、社會參與(自主、互動、共好)不謀而合。

好文推薦

活化或整併 小校的未來在哪裡?

代理教師就像小媳婦

通通畢業是國王的新衣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88論壇粉絲團按個讚! 

●宋慶瑋,桃園市立福豐國中校長。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本報有刪修權。88論壇歡迎多元的聲音與觀點,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